网友<站长在线>的回复:
槟榔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成熟种子。槟榔常绿乔木,生于热带地区,常栽培于阳光充足、湿度大的林间地上。中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有栽培。11至12月把采下的青果煮沸4小时,烘12小时即得榔干。3至6月采收成熟果实,晒3至4日,捶破或用刀剖开取出种子,晒干,亦有经水煮,熏烧7至10月,待干后剥去果皮,取出种子,烘干者,称为榔玉。槟榔子是劣等儿茶的原料,其主要生物碱是槟榔碱,兽医用作驱虫药。槟榔咀嚼物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列入一类致癌物名单。
槟榔【性味】 苦辛,温。
①《别录》:"味辛,温,无毒。"
②《纲目》:"苦辛,温,涩,无毒。"
【归经】 入脾、胃、大肠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胃、大肠二经。"
②《本草汇言》:"入手太阴、阳明,足阳明经。"
③《本草新编》:"入脾、胃,大肠、肺四经。"
④《本草经解》:"入足厥阴肝经、手少阴心经、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单用杀虫,可用60-120g;或入丸、散。
禁/宜人群
气虚下陷慎服。
①《食疗本草》:"多食发热。"
②《本草经疏》:"病属气虚者忌之。脾胃虚,虽有积滞者不宜用;心腹痛无留结及非虫攻咬者不宜用;症非山岚瘴气者不宜用。凡病属阴阳两虚、中气不足,而非肠胃壅滞、宿食胀满者,悉在所忌。"
③《本经逢原》:"凡泻后、疟后虚痢,切不可用也。"
网友
朋友你好!槟榔有消食醒酒,祛痰止咳,宽胸止吐,驱虫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