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朽月十八>的回复:
接上:
相传,安溪西坪尧阳(今西坪镇南峰山麓),有位仕人叫王士琅,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出生,雍正十年(1732年),中副车,乾隆十年(1745年)任湖广(今湖北)黄州府蕲州通判,卒任上。士琅平时喜欢收集奇花异草,曾筑书房于南山之麓,名为“南轩”。乾隆元年(1736年)春,士琅告假回家,访亲问友,常与亲朋好友聚于南轩。一日,见层石荒园间有株茶树异于它种,遂移植南轩之圃,朝夕管理,精心培育,压枝繁殖,枝叶茂盛,圆叶红心。采制成品,乌润肥壮,气味超凡;泡饮之后,香馥味醇,沁人肺腑。乾隆六年(1741年),士琅奉召赴京,在拜谒礼部侍郎方苞时,以此茶馈赠。方苞品其味非凡,遂转献内廷。乾隆饮后甚喜,召见士琅垂问尧阳茶史,士琅如实禀告此茶发现始末。乾隆细察,掂量此茶,认为此茶乌润结实,沉重似“铁”,味香形美,犹如“观音”,便赐名为“南岩铁观音”。
据福建尧阳王氏族谱记载:琅于乾隆元年丙辰之春,与诸友会于南山之麓,每于夕阳西坠,徘徊南轩之旁,窥山容如画,见层石荒园间有茶树一株,异于其他品种,故植于南轩之圃,朝夕灌溉,年年繁植。初春之后,枝叶茂盛,园叶红心,如锯有齿,黑洁柔光,堪称无匹。摘制成品,其气味芬香超凡,令人心旷神怡。是年辛酉,琅赴京师,晋谒方望溪侍郎,携此茶品以赠,方侍郎转达内庭,蒙皇上召见,垂询尧阳茶史,有亏臣节,士琅一介书生,召入内阁篡修,钦命博学鸿词,启国家未有之皇恩,我祖世泽槐荫,邀荣永垂不朽,特此序明,乾隆十三年丁卯八世裔孙王士琅序。据上所述,铁观音茶树系王士琅于乾隆元年(一七三五年)所发现,乾隆六年送与方望溪,同年受乾隆召见。王士琅介绍此茶在观音石下发现,实美比观音,重如铁,乾隆随赐名为“南岩铁观音”以后,尧阳各家茶庄商标皆有“皇敕”两字。现“建源茶庄”后裔王奴胜尚保存有此木板印,该板至今已有百多年历史。
铁观音发源于安溪县西坪镇,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关于铁观音名字的由来,在西坪还留传着这样一个美丽动人故事,据说是在元朝元贞年间,在安溪栖鹏(今西坪)欧村一带,有一眼秀丽的仙湖,湖畔山崖上长着一种奇异的兰花,一天,一位摘茶采花的小女孩为了摘取一枝一百零八蕊红心瓣的兰花,她掉下了百丈险崖……从此,这里生长的茶叶都带有兰花香韵,当地百姓为了感念这位美丽善良的姑娘,便把这种茶命名为“观音铁”,“铁”谐音于“茶”,“观音”象征其美丽。《中国民间传说》
铁观音传说---魏说
相传,清雍正年间,西坪松岩村松林头有个老茶农叫魏荫,信奉观音,每天敬献清茶一杯。一夜,梦见自己荷锄出门,行至一溪涧边,在石缝中发现一株茶树。次日,他循梦中途径寻觅,果然发现一株奇异茶树,遂挖回种在家中一口破铁鼎里,悉心培育,采制后,品质特异,香韵非凡。魏荫认为是观音所赐,移植后放在铁鼎里,且叶重色泽如铁。因之名曰“铁观音”。现存在魏荫发现铁观音茶树遗址——松岩打石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