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关于初二物理下册物理摩擦知识点总结的问题(初二物理物理摩擦知识点总结)。以下是这个问题的总结。让我们来看看。
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物理在初中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以下是初二下册物理重点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你的物理学习有所帮助。
电荷
1.电荷是物质的物理属性。带电物质称为“带电物质”。
2.电荷是指物体或组成物体的粒子所带的正电荷或负电荷。带正电荷的粒子称为正电荷(符号“+”),带负电荷的粒子称为负电荷(符号“-”)。
3、使物体带电的 ***
⑴摩擦起电
本质:电子在不同物体之间的转移。
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与毛皮摩擦的橡胶棒带负电;擦了丝的玻璃棒带正电荷。
②感应起电
本质:将金属导体中的电子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当带电体接近导体时,由于电荷之间的相互吸引或排斥,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会倾向或远离带电体,从而使靠近带电体的导体一端带不同的符号,而远离带电体的另一端带相同的符号。这种现象被称为静电感应。通过静电感应给金属导体充电的过程称为感应起电。
牛顿之一运动定律
1、牛顿之一定律:
①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之一定律,其内容是:
所有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总是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②描述:
牛顿之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进一步推断和概括出来的,并且经受住了实践的考验,因此成为了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可能没有压力,所以不可能通过实验直接证明牛顿之一定律。
牛顿之一定律的内涵:当物体不受力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无论做什么都是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之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可以匀速直线运动,也就是说,力与运动状态无关,因此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2.惯性:(1)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称为惯性。
(2)说明:惯性是物体的属性。所有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是否受力、是否在运动以及运动的速度无关。
利用惯性:跳远运动员的助跑;努力可以把石头扔得很远;踩几下踏板就会使自行车滑行。
预防惯性带来的危害:小型客车前排乘客应系安全带;开车时保持距离。
电和热
1.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与电阻大小的关系:铜线与电阻丝串联,电流相同。同时,电阻丝电阻高,发热多。
2.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与通电时间的关系:(课本图文测试)同样的电流,同样的电阻,通电时间长,热量多。
3.焦耳定律
(1)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与通电时间成正比。这个定律叫做焦耳定律。
(2)写出公式Q=I2Rt,其中电流I(A)、电阻R(ω)、通电时间t(s)和热量Q(J)。电器的电阻通常被认为是恒定的。
(3)当电流通过导体时,所有消耗的电能(电流所做的功之和)W都用于加热。
4.电加热的应用及预防
(1)电加热器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制成的加热装置。电暖器的主要部件是发热元件,由高电阻率、高熔点的合金丝缠绕在绝缘材料上制成。
(2)常见的电暖器包括电炉、烙铁、电熨斗、电饭煲和电烤箱。
(3)电暖器的优点:①干净卫生,不污染环境;②热效率高,使用方便;③温度调节方便。
(4)电加热的危害:电流过大会烧坏导体;隔热材料老化甚至烧坏,引发火灾:但电加热可以用来赶走潮水。
高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总结二年级物理第二册的重要知识点,然后分享具体内容以供参考。
牛顿之一运动定律
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运动的汽车阻力减小,向前滑行的距离发生变化。如果汽车前进时没有阻力,它将继续前进。
2.牛顿之一定律:所有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是保持一种状态或状态。这就是著名的。
3.牛顿之一定律直接描述了物体不受力时的状态,即状态或状态。牛顿之一定律间接表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4.惯性是指所有物体都保持原来的属性,这就是所谓的惯性。所有物体在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惯性可以用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困难
1.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移动或将移动时,这种阻力称为摩擦力。
2.滑动摩擦与接触面的总和有关。接触面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冰刀与冰面之间存在相对滑动,它们之间的摩擦称为摩擦力。瓶子和手之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它们之间的摩擦称为摩擦力。当自行车在地面上滚动时,车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称为摩擦力。共同点:两个物体相互施加力。
4.摩擦分为滚动摩擦和静摩擦。
5.增加有益的摩擦 *** :制造更多的接触面并增加(自行车刹车)。
6.减少有害摩擦的 *** :(1)使接触面光滑,减少摩擦;(2)用代替滑动;(3)添加润滑油;(4)使用气垫或磁悬浮。
压力
1.定义:物体所受压力与受力面积之比称为压力。
2.压力表示压力的作用,其大小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3.压力公式:单位:帕。1Pa=lN/m2。
4.(1)加压 *** :①加压;②减少受力面积。
(2)减压 *** :①减压;②增加受力面积。
5.液体压力由液体重力产生,其大小与液体密度和液体深度有关。液体压强的公式为:p=ρgh。当通信设备中的液体不流动时,每个容器中的液位总是相同的。
6.大气压力是由空气体的重力产生的,在马德堡半球的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力的存在。大气压力的测量-托里切利实验,P0=1.013Xl05Pa=760mmHg。
7.在气体和液体中,速度越大,压力越小。
工具
1.定义:能在力的作用下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杆是杠杆。
2.杠杆平衡条件:功率×力臂=阻力×阻力臂,即:
3.杠杆的应用:
(1)省力杠杆:动力臂的杠杆比阻力臂大,省力但费距离。
(2)费力杠杆:动力臂的杠杆比阻力臂的杠杆小,费力但节省距离。
(3)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物理在初中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以下是初二下册物理重点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你的物理学习有所帮助。
力
一。实力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单位:牛顿,缩写:牛,符号为n。
2.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
3.效果:
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②力可以使物体变形。
第二,灵活性。
1.定义:物体弹性变形产生的力。
2.方向:与变形方向相反。
3.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
第三,重力。
1.定义:地球引力对物体施加的力称为重力。
2.尺寸:g=毫克,g = 9.8n牛/千克。
3.方向:垂直向下。
4.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
第四,牛顿之一定律和惯性。
1.牛顿之一定律:当没有外力作用于所有物体时,它们总是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处于静止状态。
2.惯性:所有物体保持其原始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称为惯性。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电路
1.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运动形成电流。电荷的任何定向运动都会形成电流。
2.电流方向:从电源的正极到负极。
3.电源:能提供连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电源是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例如,干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4.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称为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盐溶液等。
5.绝缘体:不易导电的物体称为绝缘体,如玻璃、陶瓷、塑料、油和纯水。
6.电路组成:由电源、电线、开关和电器组成。
7.电路有三种状态:(1)路径:连接的电路称为路径;(2)断路:断路称为开路;(3)短路:将导线直接连接到电源两极的电路称为短路。
8.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称为电路图。
9.串联:将元件一个接一个地按顺序连接起来称为串联。如果你在任何地方断开连接,电流就会消失。)
10.并联:将元件并联起来称为并联。(各分支互不影响)
电压
1.电压(U):电压是电路中产生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器件。
2.国际单位:伏特(V);常用的有:千伏(KV)、毫伏(MV)。1千伏= 103伏= 106毫伏。
3.测量电压的仪器是电压表,使用规则如下:
①电压表应并联在电路中;
(2)电流从“+”端子和“-”端子流出;
③被测电压不应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4.实验室常用的电压表有两个量程:① 0 ~ 3伏,每节电池代表的电压为0.1伏;
(2)0 ~ 15伏,每节电池代表的电压为0.5伏。
5.记忆电压值:①干电池的电压为1.5伏;②铅蓄电池的电压为2伏;(3)家用照明电压为220伏;④安全电压:不高于36V⑤工业电压为380伏。
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公式:其中单位为I→an(a);U→伏特(v);R→欧洲(ω)。
3.对公式的理解:
①公式中的I、U、R必须在同一电路中;
②如果已知I、U、R中的任意两个量,则可以求出另一个量;
(3)计算时单位应统一。
4、欧姆定律的应用:
(1)同一电阻器的电阻是恒定的,无论电流和电压如何,其电流都随着电压的增加而增加。(R=U/I)
②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电流越小(I=U/R)。
(3)当电流不变时,电阻越大,电阻两端的电压越大。(U=IR)
5.电阻器的串联具有以下特点:(R1和R2串联连接,串联越多,电阻越大)。
①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②电压:U=U1+U2(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
③阻力:R=R1+R2(总阻力等于所有阻力之和)。如果n个等效电阻串联,R =nR。
④分压函数:=;计算U1 U2,你可以得到:
⑤比例关系:电流:I1:I2 = 1:1(Q为热量)
6.电阻并联具有以下特点:(R1和R2并联,组合越多,电阻越小)。
①电流:I=I1+I2(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②电压:U=U1=U2(主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③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每个电阻的倒数之和)如果并联n个等效电阻,则RTotal = R..
④分流函数:计算I1,使用I2:
⑤比例关系:电压:U1:U2=1:1,(Q为热量)
成功
1.定义:力和沿力的方向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公式:w=fs,单位:焦耳(j)。
2.做功的两个基本因素:
①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经过的距离。
3.不做事的三种情况:
(1)强而无距,如推而不动;
(2)存在距离弱点,如:人向物体投掷手;
(3)力有距离,但力垂直于距离。带着水走开。
初二第二册物理知识点的总结和介绍到这里就够了。感谢您花时间阅读本网站的内容。别忘了搜索更多关于高二第二册物理摩擦点汇总和高二第二册物理知识点汇总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