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真可云>的回复:
1. 古文翻译:
李尚隐,他的祖先是赵郡人,世代居住在潞州的铜鞮(今山西沁县),近代又搬家到京兆的万年(今西安市)。二十岁时精通经典被多次推荐,担任下邽主簿(官职名)。当时姚珽担任同州刺史,对他非常优待。景龙(唐中宗年号)年间,担任左台监察御史。当时的中书侍郎、知吏部选事(官职名)崔湜和吏部侍郎郑愔一同主持考核,他们依附权贵,根据私人喜好主持了三年的官员任免,官员百姓都很怨愤。不久两人依次担任宰相,李尚隐和同官职的御史李怀让在朝堂上弹劾他们,崔湜等人于是被关进牢狱审讯,最后遭到贬黜。
当时又有睦州刺史冯昭泰,诬告桐庐县令李师等二百多人,称他们是妖逆,朝廷下诏让御史调查核实。各御史害怕冯昭泰性格刚愎,都托病不敢前去。李尚隐叹息说:“怎么能让好人受到冤枉的刑罚却不给他们清白呢!”于是越级请求前去,最后为李师等人申明冤情,上奏赦免了他们。不久崔湜、郑愔等人又被任用,李尚隐从殿中侍御史(官职名)被调任为伊阙(今河南洛阳龙门)县令,李怀让被调任为魏县(今河北邯郸魏县)县令。崔湜等人死了以后,李尚隐又从定州司马的官职提拔为吏部员外郎,李怀让从河阳县令提拔为兵部员外郎。李尚隐多次升迁到御史中丞。当时的御史王旭很有权势,被官民们所怨恨。王旭被仇家告状,李尚隐审理此事,从不包庇,查获王旭的赃物非常多,王旭于是被判罪。李尚隐不久改任兵部侍
郎,有改任河南尹。
李尚隐生性率真刚直,说话不含蓄隐讳,处事明断。他对待下级,非常豁达。又精通旧例,近几年起草的朝廷文书,都默默记在心里,每到一个地方上任都被称为好官。
唐中宗十三年夏天,妖贼刘定高夜里和洛门官员勾结侵入洛门,李尚隐因为没有觉察自己的部下和盗贼勾结,贬为桂州都督。临出发时,皇帝派人对他说:“我知道你的忠心,但是根据国法不得不这样做。”并赐彩色绸缎一百匹来安慰他。不久又改任广州都督,依然兼任五府经略使。等他离任的时候,有人怀藏金子送给他,李尚隐坚决推辞,说:“我生性这样,不能改变,并不是为了担心四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原则。”最后都没有接受。多次改任到京兆尹,历任蒲州、华州刺史,加封为银青光禄大夫,赐给他高邑伯的爵位,入朝担任大理卿,替代王鉷担任御史大夫。
当时担任司农卿的陈思问任用许多小人最为自己的下级官吏,偷偷的贪污钱财粮食,积累了好几万。李尚隐又审理此事,陈思问于是被流放到岭南而死。李尚隐三次担任法官,都产出了朝廷上的坏官,当时的人因此称赞他。唐中宗二十四年,被任命为户部尚书、东都留守。二十八年,改任太子宾客。不久去世,享年七十五岁,谥号为“贞”。
2. 文言文翻译
曾子固(固)性格骄矜自负,常常显得很傲慢。元丰年中,他担任中书舍人,因有事到都堂报告。当时章子厚(惇)任门下侍郎,对他说:“刚读了舍人你写的《贺明堂礼成表》,你真是天下奇才啊。”曾巩一点没有谦让,但又问道:“比起班固的《典引》来怎么样?”章子厚没答话了。他对同事说:“我说不要招惹他了。”因为他自悔失言。
徐德占(禧)虽然和曾子固同是江西人,但因生得晚,未及相交。曾子固有一段时间流落在外地任职十几年,等他回到朝廷时,徐德占已经快速提拔为御史中丞了。按规定,中丞一官是不能出外拜见人的,而且曾子固也没有来拜访他。徐德占因曾子固是前辈,想结识他,于是乘朝中高官相聚之时,非常恭敬地迎接他。曾子固退后一步站住,问道:“你是谁?”徐德占于是做了自我介绍。曾子固说:“你就是徐禧吗?“然后点点头就走了。
先进:前辈。《论语·先进》:“先进於礼乐,野人也;后进於礼乐,君子也。” 朱熹 集注:“先进后进,犹言前辈后辈。”
君便是徐禧耶:徐禧,即徐德占,德占是字。按古代礼节,名是未成年时用,字为成人所用,所以称字为尊重(把对方当成人看),如果不是师长或平辈至亲,呼名就是失礼。曾巩虽然是前辈,但与徐德占并无交往和渊源,因此,直呼其名是不礼貌的,显出了曾巩的傲慢。
3. 杨大眼文言文翻译
后魏时有个杨大眼,武都氐人,杨难当的孙子。
年少时就有胆量,跳走如飞。高祖南伐时,尚书李冲典选征讨官,杨大眼自荐,李冲不允许。
大眼说:“尚书你不了解我,我为你表演一技。”他便用三丈的长绳,系在发髻上飞跑,绳便像射出的箭头那样快、那样直,马都撵不上。
观看者都很惊叹。李冲说:“千载以来,没有见过这样奇异的人才。”
便用他当将军,不久,升为辅国将军。王肃刚回国时,对大眼说:“在南方就听到你的名字,以为你的眼比车轮大。
现在看来和别人的眼没有什么不同。”大眼说:“咱俩若是旗鼓对阵,我怒瞪双眼,足以使你亡魂丧胆,何必大于车轮?” 当时人们都推崇他骁勇,就是张飞、关云长夜比不过他。
4. 贾黄中传的文言文翻译
贾黄中字娲民,是沧州南皮人,唐朝宰相贾耽的四世孙。父亲贾玭,性格严厉坚毅,善于教子,士大夫的子弟前来求见,他必定谆谆教诲。
贾黄中年幼时就很聪明,刚刚五岁,贾玭就每天早晨让他端正地站着,然后展开书卷,量取与他的身高一样长的篇幅,称这是“等身书”,督促他在一天之内诵读完。(贾黄中)六岁参加童子科考试,七岁能写文章,遇到事物就能赋诗吟咏。父亲常让他只以蔬菜为食,说:“等你以后学业有成,才能吃肉。” (贾黄中)十五岁考中了进士,被授为校书郎和集贤校理,又提升为著作佐郎、直史馆。
岭南地区平定以后,朝廷任命黄中做采访使,贾黄中廉洁正直,处事公平,待人宽恕,使边远地区的人民感到安适。回朝后,上奏了几十条兴利除害的事,都符合皇帝的心意。适逢宋军攻克江表,贾黄中被选拔任宣州的知州。饥荒之年,百姓有很多人沦为盗贼,贾黄中拿出自己的俸禄买米熬粥给饥民吃,靠这个办法保全活下来的有上千人,他还想办法禁止盗贼,于是盗贼全部解散离去。
太宗即位,(贾黄中)升为礼部员外郎。太平兴国二年,任升州知州。当时金陵刚归附宋朝,贾黄中治理政务简便易行,所辖区域内治理得很好。一天,(贾黄中)巡视府署之中,见有一间屋子锁闭得很牢固,他就命人打开屋子查,得到金宝几十柜,计算一下,价值几百万两白银,是南唐李氏宫中的遗物,他立即写好表章告诉皇上这件事。皇上看了表章后对侍臣说:“如果不是贾黄中廉洁恭谨,那么南唐的这些亡国之宝,就将玷污法律并且害人犯罪了。”赏赐他钱三十万。
贾黄中一向看重吕端的为人,恰好吕端要出京镇守襄阳,贾黄中向皇上极力推荐(吕端),于是吕端留在朝中担任枢密直学士,后任参知政事。当世有能文有德的贤士,多是贾黄中推荐的,然而他未曾说过,人们并不知道这些事。但是(贾黄中)为人太过小心谨慎,中书省的政事常拖延得不得解决。
5. 翻译这篇文言文
王涣字稚子,是广汉郪县人。年少时喜好行侠仗义打抱不平,崇尚力气和武艺,与强悍轻捷的少年交往频繁。后来才改变了自己的志向,钻研儒学,学习《尚书》,研读律令,大体明晓了这些书典的主要旨义。他担任郡太守陈宠的功曹后,对自己的职责认真负责,敢于决断,即使对豪强大户也决不留情。陈宠因而名声大震,被提升到朝中任大司农。汉和帝问他:“你在郡中是用什么办法治理政务的?”陈宠叩头回答说:“臣任用功曹王涣,让他选拔有才能的人处理各种事物;又让主簿镡显弥补纠正有漏洞的地方,我不过是奉命宣读皇上您的诏书罢了。”和帝十分高兴。王涣从此后开始知名。州里举荐王涣为茂才,并让他做温县县令。温县境内有很多奸猾之徒胡作非为,长期以来成了当地人的大患。王涣采取策略加以讨伐打击,把他们全都杀了。县境内安定太平,有的商人就在外面停宿。其中有放牛的人,都说自己是王涣的属下,始终没有人敢侵犯。王涣担任了三年温县县令后,升为兖州刺史,他严格地纠察鄙州所属郡县,声名大震。后来由于考核妖言不实而被定罪免官。一年多后,又被征召任命为侍御史。永元十五年。王涣随从皇帝南巡,返回后被任命为洛阳县令。他严格要求自己,办事清平公正,处理案件也宽严得当。其中那些含有冤情,长期告状,而历届官府所不能判决、按法律情理难以彰明、人们难以信服的案件,王涣无不弄清真伪,清除大家的疑点。同时他还用巧妙的办法,多次揭发和暴露隐密的坏人坏事。京城的人都称颂叹服他,认为王涣有神仙一样的智慧和妙算。元兴元年,王涣病死。百姓在市中和路上没有不叹息的。男女老少都共同集资,前去祭奠酿酒,多达数千人。王涣的灵枢向西运回家乡,路过弘农县,老百姓都在路旁摆设盘、碗加以祭奠。官吏问这样做的缘故,老百姓全都说平常带米到洛阳,被士卒衙门所盘剥,经常要损失一半,自从王涣任洛阳县令,不再有官吏掠夺侵扰的事情了,所以来祭奠以报答他的恩情。王涣的政治教化令人怀念感激达到这样的地步。人民思念王涣的恩德,在安阳亭西边为他建立一座祠堂,每餐都要伴着礼乐献上祭品。
我很认真的找到了,希望可以帮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