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
诗中有云:“吓煞人香康熙赞,亲口御赐碧螺春”。
碧螺春茶已有1000多年历史,在唐朝时期就被列为贡品,早期民间称为“洞庭茶”,又名“吓煞人香”。
传说,洞庭山(注:洞庭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太湖洞庭山一带,而非洞庭湖)峰上有一种奇异的香气,人们误以为有妖精作祟,不敢上山。一位胆大的姑娘上山砍柴,刚刚走到半山腰,一股清香迎面扑来,便好奇一探究竟。爬到山顶,只见几棵绿油油的茶树长在山峰顶上。她便来走近茶树,采摘些许芽叶,便下山来。路上,茶叶的香气伴着微风,越发浓郁。回到家中,姑娘便取出茶叶,香气浸满整屋,用水泡后,味道更是一绝,姑娘大叫“吓煞人哉,吓煞人哉”。自此,姑娘将茶树移栽至家中,精心培育。几年后,茶树枝繁叶茂,浓香味爽,乡里乡亲赞不绝口,便问此为何茶?姑娘随口答道:“吓煞人香”。清代康熙年间,皇帝视察时,品尝到此茶,倍加赞赏,问其名,觉其不雅,见茶汤汤色碧绿、卷曲成螺,故赐名“碧螺春”。
碧螺春著有花果香,这与其特殊的种植方法密不可分,其采用果木交错种植,茶树与桃、杏、梅、石榴等果木交错种植。茶树、果树枝桠相连,根脉相通,茶吸果香,花窨茶味,陶冶着碧螺春花香果味的独特韵味。另外,洞庭碧螺春的茶芽细嫩,单斤干茶需茶芽6至7万个制成,由此可见其茶之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