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猪肉价格会逐渐稳定的问题(猪肉价格会继续下跌)。以下是这个问题的总结。让我们来看看。
受不了?猪肉价格“跳水”,比节前下降5.1%。“降价潮”来了吗?
春节假期转眼就结束了。虽然很多人不情愿,但还是陆续回到了工作岗位。猪肉在节前流行了一段时间后,这几天,随着节后人们对猪肉需求的大幅下降,猪肉价格终于开始出现松动迹象,多个省市和地区的猪肉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猪肉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很大。此前,随着传统春节的临近,中国南方的许多家庭需要购买猪肉来 *** 腊肉。在北方,猪肉也是饺子春节必不可少的元素,这导致猪肉的市场需求出现阶段性增长,猪肉价格在短时间内出现小高峰。部分地区储备冻肉,平抑肉价,抑制猪肉价格上涨趋势。
然而,随着春节假期的结束,人们对猪肉的需求正在慢慢回落。春节后一周内,生猪价格已经连续五天调整。农业农村部2月1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价格为43.07元/公斤,每公斤下降2.32元,与节前相比下降5.1%。
2月19日,20个省市猪肉价格全部下跌。虽然每公斤的降幅不是很大,但足以向消费者释放一个重要而明确的信号:目前猪肉价格已经进入下行通道。恐怕是珍贵的奢侈品肉开始走下神坛了,在网上引起热议。网友纷纷表示,现在猪肉价格在“跳水”。那是“降价潮”来了吗?
那么问题来了,猪肉价格会跌到过去的正常水平吗?
最新数据显示,虽然全国各省市的肉价水平不尽相同,但总体上有一定的下降。由于生猪积压,肉价如预期暴跌。
中国人对猪肉的偏爱使得中国人对猪肉的价格极其敏感。毕竟,中国人民每年消费大约5500-6000万吨猪肉,所以中国无疑是一个猪肉消费大国。但每年2-5月,一般属于我国猪肉消费淡季。消费者节后购买猪肉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屠宰场收猪时降价,间接导致猪价大幅下跌。
影响生猪价格的另一个因素是中国生猪产能逐步恢复,正常年份达到90%以上。随着时间的推移,手头的生猪数量不断增加,资本也大量进入生猪市场。可以肯定的是,今年上半年的养殖水平肯定会超过正常年份,所以猪肉价格很可能会回到一个相对较低的位置。
另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养殖户自己养猪的积极性。因为市场普遍认为猪肉价格会逐渐企稳,养猪的赚钱效应也可能下降,成本增加、利润减少已经成为普遍预期。
因此,养殖户对生猪后市的预期普遍不高,这使得他们容易受到市场的影响,而一旦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降价,养殖户很容易大量抛售。如果出现这种情况,猪肉价格被踩踏导致大跌是正常的。
虽然猪肉价格在下降,但我们在市场上买猪肉一般没什么感觉。原因是,相比生猪价格18.06%的跌幅,市场上的猪肉平均价格只下降了5.1%,也就是说,相比生猪价格的下跌,猪肉价格仍然下降了空。
与猪价大跌不同,仔猪价格逆势上涨。数据显示,2020年每头仔猪价格只有1000元左右,现在已经达到1700元/头。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市场情绪高涨,对后市猪价信心较强。所以从这个分析来看,猪肉价格虽然短期可能会下跌,但是长期可能会反弹。
有业内人士指出,虽然能繁母猪生产力逐渐恢复,但考虑到生猪育肥周期长、玉米养殖等饲料成本上涨、猪瘟反复爆发等因素,不排除猪价反弹的可能。
从这个角度来看,未来猪肉暴涨的可能性不大,但暴跌回之前的15元时代也没那么容易。猪肉价格总会小幅波动,大概率还是稳定的。
二季度以来,猪价逐步企稳回升。为什么一线养猪户不敢轻易增加数量?
目前猪肉价格在二季度迎来了新的反弹,这让很多养猪大户喜出望外。但大多是养猪大户,不敢轻易增加数量。毕竟猪肉价格波动的风险和猪肉养殖的成本都比较高。
对于很多人来说,如果说2019-2020年是猪肉价格疯狂上涨的两年,那么2021-今年就是猪肉价格疯狂回归正常水平的两年,也就是说猪肉从高峰到低谷只需要几年时间。对于很多养猪大户来说,他们见过欠债太多的情况,自然不会轻易增加金额。
一是二季度以来猪价逐步企稳回升。
按照现在的猪肉价格,不难发现很多市场的鲜猪肉价格都比以前高了不少。不仅五花肉的价格直接涨到了17元16斤,有的瘦肉甚至达到了20元一斤,这还是普通猪肉的价格。按照猪肉价格的上涨,这其实是二季度猪价稳中有升的迹象,只是现在猪肉大户不愿意轻易多养猪了。
二、一线养猪户不敢轻易增加数量的原因:猪肉价格波动风险大。
实际上,一线养猪户不敢轻易增加数量的原因比较直接简单,就是猪肉价格波动风险比较大。一方面,目前猪肉养殖的价格和成本都比较高。一般来说,猪肉的出栏价在9元才能勉强保本,也就是说只有卖到10元才能有可观的利润。另一方面,因为国家正在加紧调整猪肉价格,这意味着如果未来猪肉价格继续高于20元,只要国家采取措施调整猪肉价格,猪肉价格很快就会跌破20元,这是很大的市场风险。因为猪肉价格波动的风险比较大,加上目前养殖成本比较高,这自然让一线养猪户不敢轻易增加数量。
近期猪价企稳,注意后期调整风险。
在经历了“十一”假期的阶段性上涨后,近期国内生猪市场价格涨势趋缓并逐步企稳。但供需仍僵持不下,生猪价格与养殖户对价格的预期有关。需要防范后期大猪集中出栏带来的猪价回调风险。
9月份以来,国内仔猪、生猪、猪肉价格持续小幅上涨,10月份延续这一趋势。中国生猪平均价格比前一周上涨4.9%,同比上涨119.5%。全国30个监测省份生猪价格全部上涨。
但不出所料,从基本面来看,四季度天气逐渐转凉,南方市场一年腌制季大猪需求得到强劲提振。
但现阶段,手头大猪比例低,标肥差范围继续扩大,给了养殖户再次育肥的动力。大部分集团养殖场都有出栏计划,而中小养殖户出栏灵活,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供应压力会后移,部分地区运输受限,一定程度上会支撑猪价。
终端需求方面,白猪肉的价格涨幅始终低于生猪。白猪肉和羊毛的价格比处于近年来的较低水平。屠宰企业以销定产,保持较高的鲜销率和较低的冻品库存率。终端市场对高价猪肉的接受度较弱,会限制生猪的涨幅。
春节过后,随着供应压力的集中,生猪价格会跌得更厉害。企业要做好准备,防范后期大猪集中出栏带来的猪价回调风险。
如何应对猪价回调风险;
1.加强管理,小心谨慎。
向管理要效益是降低成本、减少损失的重要措施。要在这个领域制定一个可行的管理制度,比如人事管理、生产制度、工作程序等生产要素都需要优化和细化,以减少不必要的开支,节约管理成本,降低管理成本。
2.自带饲料,减少投资。
饲料是养猪场的主要支出。如果把购买配合饲料改为自制饲料,收回配合饲料的利润,可以选择更好的原料,降低饲料的成本和投入。
3.重组猪,优胜劣汰。
按猪的年龄、体重、性别分组饲养,及时淘汰老、弱、病、产仔母猪,以及哺乳期患渗出性皮炎、黄白痢的僵猪,优化饲料利用率,降低药费,节约人工成本。
4.加强防疫,减少疾病。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和消毒制度,及时免疫和消毒是预防传染病,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及医疗费用的重要措施。
以上是关于猪肉价格的逐步稳定和猪肉价格的持续下降。不知道你有没有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如果你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内容,记得关注这个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