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
交引铺
在宋代商人的目光中,“钱”也可生“钱”。因此,在商贸交易中也出现了一些特殊的店铺,如以凭证作为交易的交引铺和放高利贷的质库等。
交引铺,是宋代大城市如汴京、临安府、建康、明州等地的特殊店铺。所谓交引,类似今天的证券,交引铺类似今天的证券交易公司。宋代政府在西北边疆顾募商人缴纳粮草以备军需,商人交货后,政府给以“引”(券),作为凭证,宋人称为“交引”或“钞引”,然后再到京都开封府或指定其他州军领取铜钱或到盐、茶产地换取盐、茶或香药抵值;这种贸易行为,统称为“入中”,此外,有羽毛、筋角、胶漆、铁炭、瓦木等军需物资,也常采用“入中法”。后来,京都需要粮食、现钱,商人也可“入中”。“入中”范围逐渐推广而流行,分为有钱交引、茶交引、盐交引、香药交引、矾交引等。宋代大多官僚认为这是“公私两利”的良策。这样,在京师逐渐出现了一种从事调换或转卖“交引”的交引铺。
因为杭州交引铺发达,仅杭城御街两旁即达一百余家,生意相当兴隆,因此,政府便设立专门机构,印刷交引。《梦粱录》卷9《监当诸局》载:“交引库,在太府寺门内,专印造茶、盐钞引,遂请丞簿佥押。”因此,这种钞引有官办金融性质。
以粮草“入中”边疆,除商人之外,还有本地“土人”,至京师交引铺领取钱或换成实物时,往往因不了解市场情况或急于换领而受欺侮,交引铺主没有按券面数字给,而采用压代钞引价格而使“入中”商人、“土人”吃亏,而自己获得暴利、厚利而发财。